近日在西藏从拉萨至阿里的往返旅行,因缘际遇的诸多人和事是人生终难忘怀的。
  在旅途上,湛蓝的天空飘浮着洁白的云朵、明媚的阳光漫抚着安详的高原,苍茫的天地间散落着巍峨的雪山、宁静的湖泊、纵横的河流,行进着庄重悠缓的旅人、宽厚坚强的同伴、真诚敏慧的孩子,其所给予的感动和启示直透心源。
  今集旅行时所述人生言意,结作未含,和亲人共庄严同快乐。
 
 
   当朝露悄悄润饰衣角、当清风细细微拂面颊时,从幼童到少年、由青春至老成,人生就在当即走过了。

  人生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宜适时建立广远浩瀚、碧丽明澈的精神世界。无论人生境遇如何变迁,此依纯净心智建造的精神世界则是人生的珍贵家园。

  人生有许多宝贵的时光似是在无奈的旅行及焦急的等待中度过的。人生既然在路上,就愉悦地漫游;既然在等待,就真诚地与时光同在。在近于究竟层面上,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因缘;没有苦乐,只有业习;没有恒常,只有演化;没有所有,只有历经;没有生灭,只有流迁。远眠雪峰旗云之淡逸、微萌幽谷芳蕊之纤柔,纯正安详、率真自然地融合所处的场景及气氛,亦是珍贵人生组成部分。

  人生极其珍稀难得,但亦极其微薄脆弱、转瞬即逝。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包括此刻凝神思考时,人生组成部分正在连绵而迅疾地逝去。忘却人生旅途上那些难以释怀排遣的事情,唤起曾于往昔立下的壮志,整理行装后稍作歇息,随即坚定地奔赴理想中的未来。只要坚持正念、遵守正道,则没有任何坎坷会成为人生的永恒屏障。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暂态表征而没有恒定,一切状态都是清净自性的随缘变幻显现而终会消隐逝去。

  人生不宜祈望执著凝固、或试图回避逃离展现在面前的斑斓事物,而是要透过其迷离表象,在远超越逻辑及语言的简素层面上,清雅喜悦地面对自然本来面目。若能如是,则将感悟到人生同样所具有的生与灭后面的自然背景本底。在此近于究竟层面上,已经没有相对的一切,任何概念都不再生起,也就不再有任何灭息,远行游历的心识渐于澹泊空灵,基于并兼容而又游离且不拘泥于诸识的返识,趣向回归自性故园。回归之路云帆霞幔,星波翠碧;奇幻旖丽,刹那晨曦。

  人生在将描述转成学问、及以学问为职业时,宜时常稍加审慎,以免因学问体系脱漏、演绎牵强、权威惯性及利益驱动而违远于本初趣向自由之愿望。人生在精神上时常处于结茧、出化的过程,化去书卷气的学者及化去经论气的僧侣,其从过去层面上的饱学长者,转为新起点上的精神少年。若能连绵累续地持续跃进转化新生,则可获得很高的人生成就;继之若能消解化去因果相续的心念之链,则可直趣人生至道。层峦峰巅,云海之滨;曙色光华,星河之畔。

  即时宜勤勉,诸遇应随缘。人生在宏观大略上可志趣高远、意境壮阔,在危难之际当慷慨豪迈、纵横捭阖;在骤变的现实风云中缔造波澜壮阔的春秋伟业、铸就光彩夺目的延伸环节。这些人生期冀成就及智谋韬略皆应始终如一地回向众生、回归自性、有所觉悟,避免其成为人生负担、致使暮晚时节仍徘徊迷茫在幽暗远征途中。

  人生一世的岁月与自然久远的多劫乃至无穷劫相比,仅是极其浅淡的瞬间。过往的姝丽丰姿、婵媛俊逸,今已润入芳畔兰苑、琼苞雪梦;曾经的睿智渊博、襟怀日月,现已倦入雨后翠茗、云迹风踪。

  历史上大凡英雄从初始改造自己顺应时势、经协同引导时势、及至创造时势适应自己,其皆在充分考虑及兼顾从者们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启发鼓舞及诏令驱动从者,而英雄及其从者们则共同在过程中渴求实现各自相应层面的人生乐园理想及自由愿望,源自内心的坚定信念及进取欢愉将支撑其度过人生旅途中至为艰难的岁月,其中一些从者的人生年华也不易避免地随即投入并耗散在英雄的某个初步设想试探中。从者的思绪多时倾愫于天赋使命的英雄圣贤,而英雄的思绪则终年眷顾于传奇般的史诗长卷、及至偕同从者们的人生共同融入其恢宏的续篇。往昔英雄的豪情巅峰摇曳着未来英雄的芳晨佳梦,今天英雄的虚怀沉静辉映着历史英雄的前赴后继、风起云涌,他们趣向自由精神的瑰丽光芒憧憬在来者柔曼明眸中的深远星空。

  人生无论怎样度过都是一世,而人生的志趣确实难以从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予以选择及明辨。若能将生命的旅程置在至少是过去三千年以来的人类历史中考证,再经现在延伸预置到未来的一千年岁月里沉淀结晶,则可基本确认理想人生的珍贵朝向。志趣人生自性,通达知命;洞晓众生共性,帷幄统领;含摄世界本性,慈悲圆融。

  在人生旅途中,青春时光宜全力奔赴前程,然后由广阔前程回馈人生。不宜轻易谈论人生的高远抱负、深重困苦、及内在喜悦,因不知机或不合时宜则易误己误人。未来将有未来的景象、未来是由未来决定的,每个人都有人生困难及挑战、历史责任及使命,每个人亦都有人生得意之处及人生梦幻。世事多变,对未来的把握程度源于现在的持续努力及不断提升的志趣。人生无论处于何样境遇,皆宜保持简朴自力的生活、纯净严正的信念、宽广温润的品质,对前程充满希望;在实效简练地做好现前每一件事的同时,质朴涵远地朝向理想中的未来。理想的未来与平实的现在是相互保证的。

  人生无论遇到何种困难,皆宜自发地选择善道。一切现象皆处于变化之中,诸多事物皆有在一定条件下向目前状态相反境况转化的潜质和趋势。

  人生总要面对一些困难,此时不要抱怨任何事、任何人,宜仔细核实目前所拥有的资源及能力,积极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及途径;虽然有时只是直面困难的一部分,但仍宜具有整体战略的动态框架计划及局部战术的灵活执行方案。人生中的有些困难是需要勇敢而从容地独立面对的,自我拯救、超越、觉悟乃是一切的基础及前提。许多时在认真面对及努力解决困难的当即,困难也正处于迅速消解、转化中;当然新的、更为巨大的困难可能也正在前方的不远处生起、形成。

  人生处境及所遇到的诸多事物都是由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平衡表现。由于这些因素难以同步关联复现,且作用地位一直处于消长更迭中,故难以通过调整原来的主要作用因素使处境或事物沿原路返回或按理想推进,其在状态上与过程密切相关、不可完全逆转或预置,由此宜时常考察影响人生方向的尚处在萌芽阶段的相关因素,且勿以小善因而弥望大果报。知进退、晓取舍,洞先机、彻无常;乘御演替之运道,谐和自然之节律。

  人生历经的所有困难都是宝贵的磨砺,是成长的台阶、能力的印证,所有困难的解决或结束皆是人生新的基点或起点。人生的有些困难不是在做出有限的几次努力就能够解决的,表面上困难似乎已经解决或结束,但实际上困难已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乃至比原来的更强大,或者已有的困难仅是更巨大困难的局部表现。在此意义上,人生一直行进或歇息在连绵的困难峰峦中,乃至有时竟然会融入困难成为其构成部分。在此正道前方的广阔无量无边世界,无数前辈修证者正在经历着更为卓绝的跋涉、攀登,并获得相应层面宝贵的回归体验及修行证解。

  珍惜人生旅途中的每一寸光阴、及遇到的每一个人,仔细品味历经的每一幕事物、及由其引起的心识观照。若能如是,则可于不经意间直趣人生至道。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宜轻视任何人、任何事物,他们是心识的表征映像,在近于究竟层面上没有分别。未来含摄着无限的创造,一念之善或一机之缘皆可趣向善道,继而成就觉悟。

  由于因缘相续,致使诸多人生旅途相互路过。人生宜尽力且无指求任何回报地相互帮助正在进行的正当工作,共同度过一段渐显快乐、志趣觉悟的时光。此虽无执于任何回报,然由其所积聚获得的成就依将无疑地在其它层面上复增人生智慧。由此,在任何时候,人生所获得的任何成就皆宜毫无保留地回向一切众生,增添喜悦,进而趣向证解。

  人生宜时常问候回望父母师长,善护根源;宜始终关爱宽待共同工作生活的同事朋友,珍惜当即;宜持续巩固提升人生志趣,创造命运。

  由无始劫来辗转相续,即使在较为基本、局部的意义上,人生久世以来的师友长辈、伴侣同胞、晚学孩子亦越恒河沙数乃至沙等恒河,连绵从佛陀到三界的诸多层面、阶段。在此意义上,所有三界众生皆是人生的同体至亲。

  在人生旅途上,宜培养起恭敬心、平常心、慈悲心。诸心名相虽异、意旨各趣,然皆为菩提心,基于众生与诸佛同一真性,其远非言语意识所能概述思量。宜将恭敬心献给伟大的佛陀,其在近于究竟层面上亦是人生原本俱足一切、阿赖耶识的净分—如来藏清净自性;将平常心献给证解中的自己,其在过程的层面上亦是人生回归自性故园途中渐次柔和细敏的返识;将慈悲心献给同在的众生,其在内省的层面上亦是人生诸识随缘波动生成的纷繁思绪。皈依自性,证解清净,回向圆融。据此勿需驰求,人生原本即是一层面的三千大千世界,其连绵含摄无数的三界众生、无量的庄严佛国、无边的圆融俱成。在另一层面上,人生现前置身所在的广阔无垠太虚亦仅是刹那生成湮灭间微尘中的微尘。

  人生当知证解至道是一切一切的前提,亦当知返识见性需要过程。执迷时佛陀从未曾来过,见性后佛陀从不曾离去。若未见性,则需以恭敬心访问并随学善知识,其是人生自性的面向表征。善知识乃至大善知识是已证解至道者,因一大因缘故在众生间漫游、经行、示现,而终不涉其中微许权势、财富、渴爱,其乃为出离三界之圣者、人天共仰之导师。至学无相,通贤哲结一言;真善无念,共天地而同德;近佛无著,普旷宇以等性。得遇并跟随善知识需要缘法。若未得遇善知识,则需以慈悲心随缘自度,勿使二失。

  证解至道从无见无智中成就,无见无智从无所觉息中成就,无所觉息从转识成智中成就,转识成智从返识见性中成就,返识见性从伏阿赖耶识的染分—附染妄心中成就,伏附染妄心以不生末那识为前提,不生末那识以歇我执及法执为前提,歇我执及法执以伏六识为前提,伏六识以空身受为前提,空身受以解转贪嗔痴为前提,解转贪嗔痴以持戒定慧为途径;其中息为生灭灭尽,伏仍具生灭细流。在解转贪嗔痴为戒定慧中,当以戒为基、以定为体、以慧为用,不宜以往昔佛陀在随顺众生时的特殊因缘示现状态或在极端情况下开示引导的暂时权宜方法作为证解至道的持久修证一般途径。譬如缘欲索空,即为险途中的险途,极易致使迷己惑众。若以贪欲作为修证途径,乃至期求在贪欲中证解人生空相实相,则即便间或辅之以修证加行、及至其心智偶有超越提升,但因其终为欲本,故无以究竟成就;此如焦渴时复吞盐卤以求化生甘露滋润,终无是处。

  诸佛依众生根基业习多以譬喻或隐喻的方式开示适于修行证解、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其中在诸多解转贪嗔痴为戒定慧的法门中,以慈悲心至为便捷普适,不易生成新的附染。虽然在近于究竟层面上贪嗔痴与戒定慧无别,但在修证过程仍宜以慈悲心随缘度世,包括对无量无边的微尘;继之若能不依法而自然慈悲,则乃为慈悲极致。

  一切的一切,以心为根本,以慈悲心为殊胜法门,以明心见性为要路,以自性清净圆满为总指针。

  人生在思绪内涵上宜极其空明虚廓纯洁,同时在方法形式上则宜极其饱含智慧谋略。在近于究竟层面上众生诸物虽同体无别,然慈悲需以智慧做主导、智慧以慈悲做引发、智悲双运无相无住,这样由此慈悲心所致使的在共处歇解我执及法执对返识见性遮碍的同时,方能依据宿业根基正纲理道,共同趣向更深层的证解。莹雪融纤尘,细雨润初春;浮云解清风,乡音温故人。

  人生原本即是一段盛载抛散、因缘历练的旅程。从沉寂于崇山峻岭、到斡旋于碧荷宫柳,由盼顾于彩云兰舟、至漫望于飘零清秋,终无以住;即使真情所系、风物所归,及至以青春相寄、生命相托,但亦终无所属。短暂的相知蕴蓄于久远、累世的守望缔约于嫣然,诚挚的盟誓倾覆于变幻、激昂的思潮逐息于浅滩。此致人生空相实相之感触,乃自性随缘导引。曾经有多少次云霭旖旎的温婉相依,秀发丝带缱绻摩挲;多少次亲柔娇娜的拥臂相携,恍若神游于长天故国;多少次星眸浅醉的倾心相悦,融漫漫时光为芳馨片刻;多少次再度挥手的路边相别,转身离去的瞬间竟成永诀。

  怀云霞于重霄,栖鸿濛之冰洁浩渺;滋芳菲于莽原,荣尘寰之素丽丰饶。翠竹青青隐亭,黄花郁郁映柏;垂杨外,秀峰脉脉含黛。恍然间,春光微暖童儿醉,夕阳晚照小村喧;农家田里旧时路,拉林河畔古渡船。人在旅途,梦在远方;爱在天涯,心在流浪;萍水漂泊,霓虹徜徉;缘聚缘散,他乡故乡。

  人生无常,幻生幻灭;因果业报,自缚自解。在人生所有的故人中,伴随旅程最持久的是人生每时都在发生变化着的身体、及处于刹那间皆在辗转递续的心识,但它们也将在生命临终时随即展开的身分解过程及心分解过程中相继离开。

  人在出生时死亡即已同在了,人的死亡如同其出生一样自然。人生宜对死亡过程格致的动态光色、并行的展开脉络、广漠的延伸轮廓具有完整的证解,透过生起与灭息涨落的虚华幻象表征返归其清净实相背景,否则无论如何,人生还是虚度了。

  在根本上人生解脱是自力解脱。佛陀慈悲智慧无限,然难替众生觉悟,众生仍需究竟自度,转定业、化冥顽、解无缘,直承实修亲证。对有证解成就的修证者,死亡过程庄严炫丽,生时诸多修证成就将在此过程得到印证。能够依愿轮回或于轮回前解脱是在生时即已亲证成就的,与对死亡过程身心性法的证解成就相比,世间浩繁著述多为戏论。

  人生宜掌握生命临终时地水火风次第转伏的身分解过程、空喜觉寂依序展开的心分解过程,及后续诸阶段的中阴幻境特征;返识应及时清晰地觉察并庄严地融回但亦不执著于在心分解过程结束时随即呈现的如故园晨曦般清丽明澈的圆满自性之中。在此近于究竟层面上,从来就没有束缚状态及解脱境界,没有迷惑及证解,没有贪嗔痴及戒定慧,没有烦恼及菩提,没有娑婆轮回及慈悲般若,没有无明及佛法,乃至没有众生及诸佛。

  在证解至道中,以戒为师、持戒成就,定慧等学、禅定成就,慈悲般若、智慧成就,以及众生不可思议、诸佛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诸佛的本生本愿、证解成佛,依愿教化、善巧度脱等,唯佛与佛尽知;众生的生老病死、轮回流转,发愿成就、十地因缘等,唯佛与佛尽知;众生世界的成住坏灭、劫数循环,诸佛世界的清净俱足、庄严圆满等,唯佛与佛尽知;而诸佛因缘示现及所开示的一切佛法予众生皆如药于病、如舟于流,复康则去药、抵岸则脱舟。

  世事空相,空相不碍幻有;际遇幻有,幻有不蔽空相。任何空相或幻有的境况皆可使修证者趣向觉悟,但觉悟远不能通过境况接近乃至获得。而未见性时,若生成任何在意世间的思绪,则轮回即展开了。悟者自趣、悟中含迷、迷尽无悟,迷者自惑、迷中含觉、觉灭无迷,识无住则悟、识执著则迷;心趣明时境不明心心自明、心欲妄时境不妄心心自妄,心明则现自性、心妄则增附染;此或迷染或悟净终与他无涉。

  在近于究竟层面上,心识乃自性体现本无染净迷悟,一切修证旨在返识见性、转识成智、证解至道。因自性清净圆满、周遍法界、映射蕴藏一切、因缘幻现一切,乃至超越般若、非般若、非非般若,故虽见自性即普见一切,然实无所见及所得。

  在证解中,修证者初集性、心、身同处,融佛、法、僧一体,进而趣向明心见性、转识成智;其中阿赖耶识的附染妄心、末那识、意识、前五识转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返识转为遍解脱智,渐臻自然智;无所觉息、无智无证无得,身心性法归融于空相。幻空只身,迷悟唯识,染净一心;若制身不犯戒、识无挂碍、心绝流逸,处禅定之中而无执禅定之念,则终趣至道。众生本空依当救度、及至无明界尽,自性本空但需证解、及至法界尽,佛国本空仍趣庄严、及至如来智界尽。

  在证解至道中,修证者初以愿力感应故,进而以禅定力遥见故,随之乘佛威力加持通达故,皆可依各有功用行历经相应的证解境地。但仅当趣入无功用行后,无学胜学、远越修证、智慧总持无量无边世界,方渐近佛境、自然清净圆融。此如初由濛沫寂入涓浍,进而涓浍融入溪流、溪流投入江河,随之江河汇入海洋、海洋自然漫遍海洋聚,其每一滴海水亦皆遍历趣摄无量无边的海洋。

  有证解成就的修证者在内涵上绵绵正念、奕奕趣佛,广博深邃、温雅润泽,意身三界、法身佛所;在风貌上神态安详、举止自然,出尘飘逸、入世凝练,辉光清丽、妙相庄严;其面对表象上的逆境以增加于世间的出离心,顺境则增加于修证方面的精进力,即修证者总是处在持续的成长进步中,这是修证的平常而又殊胜之处。在此过程,修证者于表观上呈现出如夕阳晚照般温暖淡远、风华宛然的景象,而于其返识上则生起如正午烈日般辉煌灿烂、圆融周遍的证解。一个背影、一片飘叶、一粒浮尘、一缕霞光、一声呼唤,乃至刹那静谧,对于有成就的修证者皆是真谛法音;在此意义上,证解至道者一直旅行在庄严妙曼的佛国法界里,进而相融为一体。

  湖面上轻盈的涟漪和序着堤岸边婀娜的垂柳,远天飘泊的云朵遥携着飞虹下芳草如茵的原野;阡陌间悠然的牧童回望着庐寨上缥缈渐淡的炊烟,清新里软暖的乡音漫衍着花丛中缤纷的舞蝶。此若人生童年素曼温馨的画卷,如同人生春天似真亦幻的光影;其虽是自然无常变幻中的空华、是人生旅途偶尔回眸处的虚景、是清风明月倦依入梦的莹澈辉晕,但是,将这景象重新融回返识中,则将唤起久远劫以来所积累的纯真喜悦,继而直趣人生至道。

  在证解至道中,宜无碍于任何教旨宗义圣约、无住于任何阶段层面境界、无念于任何宁静自在喜乐、无相于任何明通圆融般若,返识见性,则将融回人生自性清净之智、契归自然空相实相之慧,转识成智、无所觉息、无见无智无得、证解至道。证解至道者,自主流迁、圆融清净,因智慧故不落于生死、因慈悲故不住于涅槃,随缘救度、成就一切智智,法身遍及庄严一切佛所、梵音普至觉悟一切众生世界。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次旅行也终将成为人生未来岁月的一段前尘往事、一片浮光掠影、一簇朦胧记忆、一抹虚拟梦境、一幕偶然闪现在清晨或黄昏时天帘里的幻觉,乃至悄然淡出于花鸟和风依秋千的衣袂飘飘中。然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皆宜时常有所醒悟,至少应忆及自性清净圆满之人生旅行指南、中阴幻境故道之生死解脱要途,保持人生志趣的珍贵朝向—无限慈悲并饱含智慧。当一颗璀璨的流星激荡起眼波时、当一首舒婉的乐曲缠绵在耳畔时、当一缕淡雅的幽香萦绕着鼻端时、当一瞬清纯的甘泉沁透过舌尖时、当一浪远古的海潮弥漫尽身躯时、当一段优美的传说简约了人生意境时,皆宜即刻忆起人生的庄严使命:证解至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过往诸佛所有因缘示现及微妙法门皆在指示证解至道路线,其中师承、亲证、回向乃必经门径,恭敬心、平常心、慈悲心当无相无住。若彻明身佛同根、识智同本、心慧同源,则直证至道。渐证时因末那识恒审思量主我执及法执、连接意识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恒转主藏、具清净自性(净分)及附染妄心(染分),故需经六境、六根、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的附染妄心而达返识见性、转染成净、证解至道;合十二阶:六境虚幻、六根无著、六识伏,末那识顿歇、阿赖耶识的附染妄心伏、如来藏清净自性彰显,返识见性、转识成智、无所觉息,无见无智、无证无得、圆融清净。此于证解过程亦为戒(从六境虚幻至附染妄心伏)、定(从六识伏至无所觉息)、慧(从自性彰显至圆融清净),一门究竟、普门俱融、返归自性;于死亡解脱过程则为身空、心解、性融,证身幻景、证心妄情、契回自性。修证者此印圆满自性即出离三界,自化佛门,始证至道。证解至道者,在其回向觉悟众生时,其亦被众生所成就;在其庄严一切佛所时,一切如来亦予其圆满授职;诸觉是其同修、诸法王子为其导师,众生是其眷属、同时其亦为诸佛眷属。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是在多个禅定劫中、乃至无数禅定劫中渐次成就的,其所有迅即成就或渐缓成就示现,皆在指示证解过程各标志层面及相应境界特征。自性空性、清净俱足、圆行妙用,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众生平等、诸法无异、佛佛一体,众生不可得、诸法不可得、一切佛不可得

  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奋迅而回归本初空线基线,其证解至道的过程自在殊胜、素逸庄严,经历着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泊近至道的修证者将清晰地证解到自己是从诸佛的智慧里化出,是诸佛因缘示现的局部映像;进而亦将证解到诸佛是从自性中展开,是证解过程自性的清丽示现。人生若能透过这些论述予至道渐趣证解,则即使没有看见诸佛,但亦即与诸佛同在,乃至渐次十地、等觉,成就佛陀,觉悟众生。朝露盈适,清风和煦;霞光初绽,云天同趣。

  过往诸佛所有因缘示现及微妙法门皆在指示证解至道路线,其中师承、亲证、回向乃必经门径,恭敬心、平常心、慈悲心当无相无住。若彻明身佛同根、识智同本、心慧同源,则直证至道。渐证时因末那识恒审思量主我执及法执、连接意识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恒转主藏、具清净自性(净分)及附染妄心(染分),故需经六境、六根、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的附染妄心而达返识见性、转染成净、证解至道;合十二阶:六境虚幻、六根无著、六识伏,末那识顿歇、阿赖耶识的附染妄心伏、如来藏清净自性彰显,返识见性、转识成智、无所觉息,无见无智、无证无得、圆融清净。此于证解过程亦为戒(从六境虚幻至附染妄心伏)、定(从六识伏至无所觉息)、慧(从自性彰显至圆融清净),一门究竟、普门俱融、返归自性;于死亡解脱过程则为身空、心解、性融,证身幻景、证心妄情、契回自性。修证者此印圆满自性即出离三界,自化佛门,始证至道。证解至道者,在其回向觉悟众生时,其亦被众生所成就;在其庄严一切佛所时,一切如来亦予其圆满授职;诸觉是其同修、诸法王子为其导师,众生是其眷属、同时其亦为诸佛眷属。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是在多个禅定劫中、乃至无数禅定劫中渐次成就的,其所有迅即成就或渐缓成就示现,皆在指示证解过程各标志层面及相应境界特征。自性空性、清净俱足、圆行妙用,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众生平等、诸法无异、佛佛一体,众生不可得、诸法不可得、一切佛不可得

  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奋迅而回归本初空线基线,其证解至道的过程自在殊胜、素逸庄严,经历着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泊近至道的修证者将清晰地证解到自己是从诸佛的智慧里化出,是诸佛因缘示现的局部映像;进而亦将证解到诸佛是从自性中展开,是证解过程自性的清丽示现。人生若能透过这些论述予至道渐趣证解,则即使没有看见诸佛,但亦即与诸佛同在,乃至渐次十地、等觉,成就佛陀,觉悟众生。朝露盈适,清风和煦;霞光初绽,云天同趣。

 

如若-返回主页 如若 返回主页

http://www.nature.ac.cn  Email:info@nature.ac.cn